|
林意伸:且行且思,新的起点再出发|硕士项目开学季金秋九月,清华经管2022级新生林意伸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。从企业回归校园,从香港来到北京,林意伸步履不停,且行且思,在一步步探索中坚定热爱与初心。他与MiM的故事,由此启幕。 从企业到校园:追寻心之所向 回忆起大学里的难忘瞬间,林意伸笑言他仍记得第一堂管理课程时的激动。那是一场管理学主题的辩论会,激荡的思绪,迸发的灵感,管理学就这样在他的脑海中播撒下热爱的种子。最初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时,林意伸坦言他并不确定自己想学什么、做什么,于是广泛涉猎了各类课程,希望在不同范畴课程的学习中寻找真正的热爱。而直到与管理学的相遇,他才终于发现了自己对于管理学的热忱,并最终决定将管理学作为自己的主修,在课堂内外体味管理之美、管理之趣。在《企业战略》等的课堂上,他学会如何将复杂的问题层层拆解,如何将策略完美融入管理的框架。“本科的所学所得是三方面的:一是概念思维,二是分析思维,以及更重要的,由前两者整合而来的推理能力。数字时代,从海量数据中找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已并非难事,但关键就在于如何解释现象背后的经济含义,这需要经过严谨的因果论证,也需要深厚的积累与思考。”他如是总结。 而在知识之外,林意伸更希望能在现实中将所学应用于社会,因此在本科毕业之后,他并未选择继续深造,而是选择前往在港央企华润集团总部的战略管理部工作。就职期间,林意伸专注新兴产业和大消费两大领域,结合所获取的市场资讯、集团高管建议等,对潜在的行业或者具体的项目进行战略价值的挖掘或可行性研究。但在集团中工作的经历让他明白,本科的专业所学离真正的战略管理差距很大,仍然需要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,不断填补知识盲区。几经辗转与思考,他最终决定回到校园继续深造。 为什么最终选择MiM项目?林意伸将答案拆解成了三个关键词:管理学、北京与清华。管理学是他自本科以来的热爱所在,因而他也希望能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;选择北京则是希望亲身体会北京的创新活力与蓬勃态势。“中国市场的内部竞争是激烈的,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,各种创新活动仍在飞速进展,耳闻不如目见,我希望能亲身体验、实地学习。”而清华经管,与他其实结缘已久。林意伸说起他很早就看过杨斌教授和朱恒源教授合著的《战略节奏》一书,两位经管教授书中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洞见让他获益匪浅,也激发了他前往求学的热情;而在香港工作期间,他也多次受到许多清华前辈的帮助支持,更加深了他对清华经管的向往。“MiM项目既注重实践又与国际接轨,具有多元的项目构成和国际化的培养氛围,能让我们获益良多。”求知的热情、前辈的感佩、创新的召唤……他终于在这个九月,从企业回归校园。 从香港到北京:践行社会价值 香港历来是“超级联系人”,处于重要的连接节点。但在当前全球局势持续不稳的情况下,香港正面临各种严峻挑战。身为新一代香港青年,如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,如何帮助祖国发展得更好?林意伸对这一问题倾注了许多思考与实践,更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作为自己的初心。 本科毕业之初,林意伸便在思考:究竟什么样的公司、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人充满干劲,会是一种回馈国家的好方式?央企做为连接香港和内地的一架桥梁,就这样吸引了他的注意。在华润集团的战略管理部任职期间,他也在撰写研究分析中积极学习央企决策的制定,认识到了战略不仅可作为一种定位、一种规划,更可作为一种信念,让他从经济价值之外,思考如何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。因而在工作之外,他还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成立了非营利组织“大学国事学会”,以“青年成长,社会所需,禆益国家”为原则,以培养具有社会与国家责任感的青年领袖为使命。这个由香港青年人主导的平台希望能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,包括创业比赛、交流实习项目、学术论坛和文化体验等,推动大专学界以及香港青年对国家认知以及对社会事务的关注。 成立至今,林意伸做为学会秘书长已成功推动举办了2022年“南沙·愿景创新挑战赛”,吸引了四百余人参加,就新兴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为南沙实现湾区创新灯塔、未来城市典范等发展愿景出谋划策。活动也得到了大湾区香港中心、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、新鸿基地产等机构的协助支持,各方面反响都很热烈,但林意伸表示,最令他开心的还是感到“自己为推进政策的宣传,以及香港青年一代对祖国的认知略尽了绵薄之力”。谈及青年使命,林意伸目光坚定:“我们确实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但所谓危机,就是危中有机。而机遇不在别处,就在我们中国等待着被发掘。” 从企业到校园,从香港到北京,变化的是位置与距离,不变的是热爱与初心。“希望未来一方面把握机会,认真读书,夯实理论基础,构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;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实践,提升自己的商业敏锐度,发展自己的全局观。” 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,林意伸满怀憧憬与期待。 |